苏州瑞和泰刺绣

手机

密码

注册 忘记密码?
发绣
来源: | 作者:江南绣庄 | 发布时间: 1859天前 | 5367 次浏览 | 分享到:
,发绣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艺术,古人称为"墨绣",以人的天然发丝为材料,经过特殊处理后的刺绣做成的绣品.以针为工具,遵循造型艺术规律,在平整的布帛上施针度线/创造形象的艺术品.

彩色发绣 40cm×50cm 2000年孟永国作发绣艺术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:第一阶段(自产生至上世纪70年代初),"白画"影响较深;第二阶段(70年代至90年代初),受外来文化尤其是素描的影响;第三阶段(90年代至今),发绣开始升级,实现了从模仿到创作的跨越,提升了作品的艺术含量.

彩色发绣<邓小平像>纵40cm,横55cm,孟永国
如<锯缘青蟹图>,为了表现形象质感和呼吁环境保护这一主题,选用了不同人种的头发合绣.其中为了将仰卧挣扎和支螯欲走的青蟹生命形成对比,前者暗部用老人失去光泽的头发表现衰竭的生命,而后者的壳上则用青年人光泽好的头发表现旺盛的生命.
发绣的制作过程有两种类型:一是传统型.先将缎子在绣架上绷紧,然后勾上铅笔底稿,再开始绣制.完稿后,用按需要规格裁好的三夹板粘在作品的反面,即下绷装裱;二是现代型.像绷油画布一样,在内框上绷好布帛,再在架上夹紧即可创作,必要时也可先勾上铅笔稿,完成后装上画框即可.
如此等等,不胜枚举.因此,采用独具特殊属性的头发来制作肖像,具有无与伦比的人文价值和纪念意义.中华民族的发绣艺术,源远流长,其中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唐宋时期.唐代佛教鼎盛时期,虔诚信女开始用自己的纤发,在丝绢上绣成如来佛/观音菩萨像,朝夕顶礼膜拜,这便是发绣的源头.
到元末明初,发绣突破了宗教题材,表现内容不再囿于人物肖像,艺术手法推陈出新,画绣结合,催生出一件件传世佳作.清朝出版的<顾绣考>一书中,就有"远绍唐,宋发绣之真传"的记载,当时处在封建王朝时期的人们,个个蓄发盘髻,且又有“肌肤毛发,受之父母”之习俗,虽然把头发看得比生命还重要,但当时有些善男信女在佛教思想的驱使下,为表示对佛的虔敬,剪下自己的头发来刺绣佛像.早期的发绣在艺术表现上主要受"白画"的影响,宋代佛画家李公麟墨绘佛像,多不设色,人称"白描".
明代的倪仁吉采用发丝以白描的形式制作两幅观音像,一幅由故宫博物院收藏,另一幅流入日本,<大士像>神貌平静,衣纹线条都富有生命力.明代杰出的上海露香园顾绣大师韩希孟的发绣杰作<弥勒佛像>也珍藏在日本正仓院.四川成都文殊院有一幅<水月观音>发绣,现今上海博物馆珍藏一件根据陶渊明的诗意用白描手法刺绣,发绣精品<停琴伫月图>,图中一道士仰首观月,背负双手,旁边一道童负琴相随.其绣发超脱,人物形象栩栩如生,眉目传神,衣纹皱褶丝丝入扣,清晰可见.清代沈关关曾为顾茂伦发绣一幅<雪滩濯足图>,作品面貌如山水画(收藏于沈氏江曲书庄).
更多产品
更多产品
更多文章
更多文章
更多文章
更多产品
更多文章
更多文章
更多文章